首页 > 尊龙新闻中心 > 行业动态

尊龙凯时 - 人生就是搏!-z6com|这几部电影全面诠释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发布时间:2025-10-17 11:27:56    次浏览

荧幕上的保家卫国——简述那些抗美援朝题材电影【军武次位面】作者:liutang2020在今年9月中旬,国内院线上映了一部抗美援朝题材电影——《我的战争》,这部影片上映后,影迷对其的评价褒贬不一。不过,该影片确实是近些年来拍摄的唯一一部抗美援朝题材电影。自从2000年左右拍摄却未能播出的《北纬三八线》之后,十几年间没有该题材影片出现了。而前两年曾传出的反映长津湖战斗的新电影,如今也没有了下文。实际上,在中国军事题材电影的发展历程中,抗美援朝战争题材影片是一个重要标志,几十年来我国陆续拍摄了一系列有关于抗美援朝战争的电影,类型涵盖了纪录片、军教片和故事片等。以下,我们简单叙述一些经典的影片,来了解一下荧幕上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实际上,在20世纪50年代初,也就是抗美援朝战争时期及朝鲜停战后,我国拍摄过一些抗美援朝战争的纪录片。这些在朝鲜战场上真是取景拍摄的珍贵影像资料,均有中国赴朝战地摄影队拍摄。例如当时的解放军电影制片厂(即八一厂)于1952年向朝鲜派遣了战地摄制组,拍摄了《慰问最可爱的人》、《钢铁运输线》等纪录片。当年,该厂摄制组的一位摄影师就牺牲在了朝鲜战场上。而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拍摄的新闻类纪录片,也是很珍贵的影像资料。 牺牲在朝鲜前线的八一厂摄影师高庆生,时年25岁20世纪50年代后期,我国除了相关朝鲜前线的纪录片外,也相应拍摄了军教片和故事片。这其中,就有中国观众最熟知的抗美援朝电影——《上甘岭》。该影片由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摄,于1956年上映。《上甘岭》以抗美援朝战争中异常惨烈的上甘岭战役为背景,讲述了坚守上甘岭的志愿军部队的英雄事迹。影片中,以志愿军某部八连在进行激烈的阵地防御作战和坑道作战之后,坚持到了增援部队反击的故事,真实再现了志愿军第15军在上甘岭两高地的战斗场景。该片中,张连长的原型是第15军135团七连长张计发,在上甘岭战役中荣立一等功。这部影片中的著名歌曲《我的祖国》为人们耳熟能详,而影片中的坑道战斗情景,还原度是非常高的。 《上甘岭》剧照1958年上映的空军题材故事片《长空比翼》,是一部反映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歼击机飞行员的影片。该影片由八一电影制片厂拍摄,主要讲述一名志愿军飞行员在战斗中不断成长的故事,片中特别强调了空战中长机和僚机相互配合的重要性,是新中国成立早期反映空军战斗的比较好的影片。 同年八一电影制片厂拍摄的《奇袭武陵桥》,这是以抗美援朝战争第二次战役中的奇袭武陵桥战斗为背景的军事教育片。该片大胆地改变了以往军教片说教为主的风格,以故事片叙述方式穿插军事术语和战术分解动作而进行教学。该影片由参加过武陵桥战斗的第38军某部官兵本色出演。这部影片上映后受到了部队的一致好评,此后八一厂以该片为基础,改编了一部故事片《奇袭》,于1960年上映。其剧情基本与《奇袭武陵桥》相同,演员则换成了八一厂演员,并相应剪去了一部分军事术语内容。影片上映后引起了全国轰动。 《奇袭》剧照20世纪60年代,一批优秀的抗美援朝题材电影在中国的荧屏上亮相。这其中就有《三八线上》(1960年)、《英雄坦克手》(1962年)、《打击侵略者》(1965年)这三部八一厂拍摄的电影。其中英雄坦克手真实取材于在朝鲜战场上建立功勋的215号坦克车组,而《打击侵略者》则真实取材1953年夏季金城战役中奇袭白虎团的战例。 《英雄坦克手》中的111号坦克,其原型是志愿军215号坦克不过中国观众最为熟知的,是长春电影制片厂继《上甘岭》之后拍摄的又一部经典故事片——《英雄儿女》,于1964年出品。《英雄儿女》改编自巴金中篇小说《团圆》,讲述抗美援朝时期,志愿军战士王成阵亡后,他的妹妹王芳在政委王文清的帮助下坚持战斗,最终和养父王复标,亲生父亲王文清在朝鲜战场上团圆的故事。这其中,王成的形象深入人心,他的原型由三位志愿军英雄构成,分别是杨根思、蒋庆泉和于树昌,目前仅有蒋庆泉一人在世。而王芳的原型是志愿军唯一荣立一等功的女战士解秀梅。影片中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的是王成孤身一人守卫阵地,最后与敌人同归于尽的英雄形象,那句“向我开炮”让人们记住了这个荧屏上的志愿军战士,更让人们了解了当年英勇战斗、不怕牺牲的志愿军英雄们。而那首《英雄赞歌》,也成为了经典歌曲。 《英雄儿女》王成剧照,他的形象和“为了胜利,向我开炮”,影响了几代人“文革”期间,抗美援朝题材影片拍摄比较少。在20世纪70年代中,八一电影制片厂分别拍摄了故事片《激战无名川》和两部军教片《飞虎》、《坚守文登川》,这些影片都很具有代表性。如《激战无名川》,系同名小说改编电影,是八一厂拍摄的彩色故事片,1975年上映。该片讲述志愿军某部在1951年冬修复美军频繁轰炸无名川大桥的故事。该影片所反映的,是志愿军进行保卫运输线的反绞杀战,题材是非常新颖的。而同年,西安电影制片厂也拍摄并上映了一部《碧海红波》的彩色故事片,影片讲述的是志愿军雷达兵某部在朝鲜某海岛雷达站,为保证空战的胜利而与缺水、敌特和敌机战斗的故事。 《碧海红波》剧照《飞虎》和《坚守文登川》都是军事教育片,而且都在1978年上映。《飞虎》取材于抗美援朝战争第二次战役,第38军由德川穿插迂回至三所里、龙源里的战例。三所里、龙源里的穿插战斗。这次被称为“飞虎行动”的穿插作战和阻击战,是38军在朝鲜战场上最为光荣的战斗。其中,38军113师在14个小时内强行军140余里,抢占三所里切断美军退路的战例被人们所熟知。而《坚守文登川》取材于志愿军第68军在1951年10月于文登里进行的反坦克劈入战战例。文登里防御作战,是志愿军进行反坦克作战最为成功的战例,对部队进行反坦克作战、完善反坦克作战能力起到了重要作用。这部影片是一部战例分析片,也是一部反坦克作战教学片。影片中多次就敌我双方态势在地图上进行了战役部署讲解,并在影片中进行战斗的具体分析。 军教片《飞虎》进入20世纪80年代,八一电影制片厂拍摄过一部抗美援朝彩色故事片《战地之星》。这部影片于1983年上映,讲述了一名年轻女兵在来到朝鲜前线后,目睹战争残酷的同时接受了战火的洗礼,成为坚定的一名战地广播员的故事。这部影片,还少有地刻画了站在对立面的敌人官兵形象,并且淡化了脸谱化公式化的特点。而进入90年代后,八一厂拍摄的抗美援朝电影较多。例如1992年上映的《神龙车队》,以反绞杀战为故事背景,讲述了一支被称为“神龙车队”的运输部队,如何在敌特、敌机的威胁下,将物资送上前线的故事。在这部影片中,水下桥的片段给人留下了较为深刻的印象。 电影《神龙车队》1995年,由八一厂拍摄的抗美援朝战争纪录片《较量——抗美援朝战争实录》上映。这是一部全景反映抗美援朝战争的历史资料纪录片,对志愿军入朝作战到最后撤离朝鲜归国的全过程进行了详细的讲述。不过,相比于这部纪录片,在90年代期间拍摄的由八一厂著名配音老师吴俊全担任旁白的《共和国战争》“抗美援朝战争部分”,论述更为客观和史料更为丰富。1998年,八一电影制片厂拍摄了《铁血大动脉》。这部影片反映的是抗美援朝战争期间,志愿军后勤系统面对美军一场猛烈的空中绞杀战,而进行的一场针锋相对的反绞杀战,构建起一条“打不断、炸不烂”的钢铁运输线,从而保证了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这部影片是一部全景展现志愿军后勤工作的影片,包括了工兵、铁道兵、高炮部队、运输部队都有展现。在该片中饰演彭德怀司令员的,是此前在多部影片中(如《彭大将军》)饰演彭总的丁笑宜老师。饰演洪学智的车晓彤,后来在电视剧《亮剑》中扮演刘伯承一角。 《铁血大动脉》海报在2000年前后,八一电影制片厂拍摄了全景展现抗美援朝战争的故事片——《北纬三十八度》。这部影片从决策出兵到战争结束,将整个抗美援朝进行了真实反映,并且还披露了很多未公开的战争史实。为了拍摄这部影片,八一厂协调了解放军各部队参与拍摄,起用了包括坦克、火炮等大量道具,在辽宁丹东、本溪等地进行了拍摄。而影片的烟火效果惊人,并不输给当年动用大量炮弹和炸药的《大决战》系列。影片由曾担任《大决战:平津战役》首席导演的韦廉老师担任总导演。参与该影片拍摄的演员中,不乏古月、丁笑宜等著名演员,而且邀请了众多外籍演员参演。但是因为种种原因,这部影片未能上映,直至目前还没有解禁。 《北纬三八线》相关介绍图,目前该片还没有解禁以上,我们盘点了部分抗美援朝题材电影,这些影片都是较为优秀的军事题材影片。而现在,我们仍期待着《北纬三十八度》的解禁,而有消息称,“奇袭白虎团”可能要拍成电影了。——————【《军武次位面》 第三季:第三十期 导弹危机 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 《军武次位面》是中国最受年轻人欢迎的网络军事节目之一,每周五在腾讯视频、优酷、今日头条、网易、爱奇艺、搜狐视频、凤凰网、乐视、秒拍、小米、A站、B站、风行等二十多家网站同步更新,在年轻一代军迷中有着很高的人气,欢迎大家关注我们的节目更新。